泰国斗鱼怎么分?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泰斗,根据体型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暹罗斗鱼、尼罗斗鱼和七彩斗鱼;当然也有按颜色划分的,比如红泰斗(暹罗斗)、黑泰斗(尼罗斗)和黄泰斗(七彩斗)等。 不过这种分类方式比较主观且不科学,因为不同品种的鱼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可能会越长越像。目前市场中最科学的划分方法是依据鱼的原产地来对它们进行区分。 根据这一点,所有泰斗都起源于泰国,所以将它们分为两个类别:本土泰斗和外来泰斗。 本土泰斗又称为原生泰斗或原始泰斗,它们是在泰国本土培育出来的野生斗鱼品种。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当地物种变得适应环境并且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因此这些基因稳定的野生品种是观赏鱼中的极品,受到广大鱼友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本土泰斗主要有四种,即暹罗斗鱼、尼罗斗鱼、七彩斗鱼和丝足蟹斗,它们的来源地各不相同。
1.暹罗斗鱼(Siamese fighting fish) 这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泰斗之一,因原产于泰国暹罗而著名,被称为“暹罗斗”。它们属于小型鱼类,成年鱼体长一般为4-6cm,最大个体不超过8cm。头尖体形与鲤鱼相似,腹部白色,无鳞或者仅有颈部有少量鳞片。体表色泽艳丽,背部为金属灰色,腹部两侧及鳍条上有两条黑色纵带。
在野外环境中,暹罗斗鱼多生活在河流以及池塘中,常以其他鱼类或昆虫等为食。作为肉食性动物,它们有着较强的攻击性且在竞争中喜欢争强好胜,因此非常适合作为斗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字中含有“斗鱼”一词,但暹罗斗鱼并不是斗鱼科成员,而是异刺鱼科。
2.锦蛇斗鱼(Labyrinth fish) 也叫迷宫鱼或锦鲤斗,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斗鱼种类。它原产于泰国东北部,是由一名台湾鱼迷从当地溪流中收集数公两的样本带回养殖而成,属卵生鱼类。成鱼体长一般为5-7cm,最大可达10cm以上。体色鲜艳多彩,头部、背部长着密集、长短不一的黑色突起,腹部为白色或淡黄色。体侧有两条黑色纵纹,沿侧线一直延伸到尾部,并在中间形成两个黑点。头部和背部的深色块状斑纹会在游泳时一起摆动,类似活宝石的游动方式。
锦蛇斗鱼性格倔强,喜爱打斗,而且比较好斗,所以在斗鱼界享有较高地位。它属于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吃新鲜的红虫、水蚤等动物性饲料,也能接受颗粒状饲料。但由于其嗜好吃活饵,如果在投喂过程中不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很容易造成水草或滤材污染。由于该鱼来自泰国东北部地区的淡水河流中,因而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即使在冬季也可以正常越冬。
3.拉马斗鱼(Ramajet fighting fish) 亦称喇嘛斗鱼,原产于泰国西部湄公河上游地区,是最近才引进我国的一种新兴斗鱼。它与上述两种斗鱼一样,也属于异刺鱼科,体长一般在5cm左右。全身闪烁着青绿色的金属光泽,背部呈深绿色,肚子部分则偏白。身体前部和颈部布满细小黑点,眼珠黑色且发亮。嘴部和鳃盖有一圈黑色的线条,看起来相当漂亮。此鱼行动迅速,善于跳跃,在受惊时有逃窜至水草丛中的习惯。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泰斗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斗鱼也值得一说。
4.丝足蟹斗(Crab-louse Fighting Fish) 又称巨沼蟹斗,原产于泰国北部以及缅甸东部,是一种热带淡水蟹类。由于身体形态非常像蟹,故得此名。成鱼身高一般在9cm左右,最大可长到17cm。身体为椭圆形且表面凹凸不平,具有5对步脚,最后一对步脚特别长,形似蜘蛛腿。背部黑褐色,腹面白色,各鳍黑色,头部与胸部有许多黑色和黄色交织的花纹。 在野外环境,丝足蟹斗主要栖息在沼泽或湖泊等淡水水域中,喜欢隐藏在石缝里或者是海藻根部。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水生植物和细菌等,偶尔也会吃一些小昆虫。值得一提的是,丝足蟹斗虽名为蟹,但却并非螃蟹。
5.火口斗鱼(Flame tail fighting fish) 又称火口鱼、火焰斗鱼、火烈鸟斗鱼等,原产于马来半岛等地区。属于中小型斗鱼,一般成鱼身长8cm左右。全身燃烧着艳丽的赤红色彩,如同被点燃的火焰一样耀眼。眼睛和嘴巴狭长,身体轮廓明显,背部微微隆起,有规律的排列着许多黑色斑点。腹面的颜色略浅,但点缀着许多褐色的线条。四肢丰满,运动能力强,喜欢在水中来回游走或者追逐猎物。